高考传媒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传媒都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高考传媒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这个问题,传媒都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传媒包括哪些专业

传媒专业通常包括传媒经济、广告学、网络传媒、新闻采编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等方面的专业。

1、传媒经济专业:学习经济学、传媒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在各类传媒业务部门、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2、广告学专业: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获得广告策划和创意、电脑图形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等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广告实施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网络传媒专业:学习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网站策划、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信息的采编、编辑和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4、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能从事新闻工作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5、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传媒专业毕业生今后可以在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策划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可以担任播音主持、电视编导、文案策划、营销管理等相关的岗位,具有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职业成长空间,是一个比较适合文科类、艺术类学生报考的专业。

传媒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开设这个专业的时间比较长,目前传媒专业主要是在一些传媒类大学和综合性院校当中有开设。

这些学校所开设的传媒类专业,普遍办学水平都比较高,是电视明星各方面人才涌现比较多的一个专业,该专业既可以招收普通生,也可以招收艺术特长生,总体上来讲是一个适合大众报考的一个专业。

二、新媒体有哪些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领域陈永东副教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上海莱可传媒媒介部经理彭允好:“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媒体形式,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等。”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

网络新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如今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

“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

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

3、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新媒体(媒体形态的一种)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即我们所说的“新”“旧”是随着历史进程演变的,是变动不居、相对的。比如,以前报纸、电视也算是新媒体,而现在我们很难说它们是新媒体了。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也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

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维客,掘客,印客,换客,威客/沃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

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等。

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字电视等。

隧道媒体、路边新媒体、信息查询媒体及其他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都具备以下特点: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新媒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和趋势?

就是网络媒体,也叫第四媒体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

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第四媒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如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二是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如新浪网。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矿物和油料的提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塑造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的研究的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在20世纪,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图像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特殊影响作用。

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功能。

本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商业性电视节目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用实用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图像技术来从事这种思考和创作。从未来派开始,摄影和现成图像的拼贴就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从激浪派的白南准开始,电视就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技术在个性化的视觉创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整个20世纪,摄影和电视乃至电影胶片都被从流行文化改造成艺术创作媒介。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辛迪·谢曼的假“电影剧照”和杰夫·沃尔的伪“真实”等等。

在录像艺术中,艺术家们结合电视的电子媒介特性,创造出和大众电视节目的不同的“艺术性电视节目”,从而出现了白南准的“电视电子画”、以及道格拉斯的“延长电影”等等。二就像摄影术和电影胶片是上个世纪之交的重大视觉技术发展一样,数码技术是一个新的世纪之交的视觉技术发展。

同样,它也必然会影响到视觉艺术的发展。拼贴和传统的暗房工艺中的多次曝光和多底合成,在技术上己被更方便也更强大的数码影像所替代。

数码处理是图形的拼盘,它比起手工时代的暗房*作在技术上更圆熟完美。摄影的力量来自人们对其客观性的信任(尽管事实上他的客观性是可疑的),幻想世界式的数码蒙太奇在因为其貌似客观而获得信任的同时,埋下了无数的机关,吸引了长久和反复的凝视,客观形象摇摇欲堕的危机感带来了真假之间强大的张力。

数码影像是拍摄之后对图片的处理,数码影像使得图片的体量变得无限,这样它比传统的摄影走得更远,于是出现了照片装置化。其实巴巴拉·库格所营造的铺天盖地的巨大的图文空间己经是一种装置性的“场”。

在录像艺术中,数码技术使录像短片轻松的分享了电影美学的许多成果――各种经典的电影时间处理手段适用于录像。如“闪回”作为逆转时间、激活记忆库存的倒叙手法;慢镜延缓时间以凸显微妙细节的戏剧性;切换中的时间拼接以改变叙事流程,取消因果关系甚至提示同时性的手法;快镜密集地压缩时间缩减事件过程以强化其符号意义等。

但录像的时间处理在数字化方式下有着更大的弹性:画中画、多层叠画等各种数字特技所刨造的多种时间维度重叠交叉并行的种种关系,大大丰富了传统电影语言,三维动画造型的介入更是使任何奇思异想却可能成为视觉现实。伴随着录像和录像装置的出现,互动性开始成为录像艺术超越其他传统艺术媒介的优势。

而数码技术的发展在造就了CD-ROM和网络的同时也使原来那种用若干个电视屏幕或者昂贵的投影设备制造的互动性变得更加轻松的得到实现。今天人们所谈论的多媒体艺术已经比线性演进的电影叙事厉害太多了,结合了视频、声音、文字的超级文本不但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更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这已经使超级文本成了一座迷宫,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使无穷无尽的。

从目前人们设想的数码多媒体概念来看,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还只是一个粗胚,我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发掘。多媒体对于艺术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

我们知道现代主义时期是各种艺术门类自我净化的擂台,绘画要排除文学性乃至物象成为画布上的一些颜色,最终走到了抽象绘画。音乐要成为激浪派的那种纯粹的声响,摄影中出现了纯影派。

三、传媒都包括哪些啊想知道具体的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传播媒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其作为术语,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利用手势、旗语、烽火等直接简捷直观的互动方法接收彼此信息的方式,是传统的原始的传媒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直观快速,但受自然界条件的局限性较大,如天气、光线、自然障碍物等。

包括信件、绘画,文字、符号、印刷品、和摄影作品等。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收者要靠视觉感官接收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播设施和工具。

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手机通讯,等等。

互联网传媒,之所以单独的将互联网传媒列为第四类传媒,是因为它的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是有别于第三传媒的。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性,但只要接触过星之传媒的人都知道,网络传媒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其它媒介所不及的,它既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又可以第一时间在任何地点使用,其便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正是未来传媒的主发展平台。

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截止2012年3月为止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算,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规模较小,应对媒介环境变迁冲击的回旋余地有限。

2012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财政部开始加大国有文化企业跨区并购的支持力度。《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支持出版传媒集团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培育多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骨干出版传媒集团。《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支持中央文化企业作为兼并主体,通过出资购买、控股等方式取得兼并企业所有权、控股权,或通过合并成立新企业。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与引导下,我国传统传媒在体制上将进一步变革,趋于灵活化和市场化,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我国传媒广告行业发展迅猛,专业人才不断增加,广告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为我国广告市场的飞速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据统计,现阶段,我国的广告市场专业化程度明显升高跃居世界第三位。

工商总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告经营单位已达3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年广告经营额超过3000亿元,广告市场总规模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动全国广告经营额年均递增30%左右,使之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广告经营额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仍保持着年均递增10%以上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我国广告产业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广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广告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成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国广告经营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9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个百分点。

我国的广告市场骄人的成绩使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得到了鼓励,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是一件值得振奋的好消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河南考研网 » 高考传媒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传媒都有哪些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